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思想周刊
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黄河文化精神
2019-11-05 06:45:20   
2019-11-05 06:45:20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黄河,被称做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与黄河流域相关的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,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“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”。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,哺育了宁夏人民,造就了丰富而悠久的黄河文化。认识宁夏黄河文化的特质,是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精神、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。

  宁夏黄河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。考古研究发现,距今约三四万年前到公元前3980年左右,宁夏就有了史前人类活动和生活的踪迹。其中旧石器文化遗址,包括距今约2至3万年前黄河东岸的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,是中国境内非常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,也是中国目前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。中石器文化遗址有青铜峡蒋顶乡鸽子山遗址,是宁夏境内仅有的一处中石器代表性文化,也是我国少有的几处属于转型期的石器时代重要遗址之一。新石器文化遗址,除海原菜园村文化遗址外,沿黄河流域有暖泉新石器文化遗址、中卫市一碗泉遗址等。这些都说明宁夏黄河流域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。

  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并存。关于宁夏文化的类型,有许多研究成果和不同的认识。但对宁夏黄河流域来说,农耕文化是主流和基础。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宁夏平原的引黄灌溉。历代开凿的秦渠、汉渠、汉延渠、唐徕渠等14条古渠千秋流淌,惠泽至今,造就了一片丰饶充盈的土地,在唐代即有“贺兰山下果园成,塞北江南旧有名”之美誉,素有“千里黄河唯富一套”之说。2017年10月,宁夏引黄古灌区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。

  宁夏黄河流域是不同文化,特别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碰撞之地。作为我们的远古祖先活动的一处场所,包括贺兰山在内的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,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牧场。到战国时期,秦国首次设立行政建制,黄河农业文明开始形成。宁夏黄河流域也是众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,一些少数民族以宁夏黄河流域为过渡地带,进而入居中原。宋代,以宁夏为中心的党项族所建立的西夏国立国近200年,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。在这样一个各民族交错杂处、相互交流、相互碰撞的复杂过程中,各民族的文化既得以传承与弘扬,又得到创新与改造,从而促进了民族融合同化与文化的融通,增强了彼此关系和相互认同,产生了以黄河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多元文化和亚文化,如移民文化、边塞文化、长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等。黄河文化兼容并蓄,表现了一种博采众长、多元文化融会贯通的特性。同时,人口的迁徙流动,不断地为黄河文化注入鲜活的要素,使宁夏黄河文化的内涵富有开放性和包容性。

  宁夏黄河文化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。宁夏处在西北内陆黄河上游中段地区,是中国东南季风区、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会地带,地势南高北低。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的高山、平原、河流、湖泊、森林和沙漠,使这里的自然景观奇异而多姿,秀美而壮观,也成为黄河文化成长发育的地理环境。黄河流域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,如珍珠般点缀在宁夏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,为其平添了无限的魅力。一是各种文化遗迹遗存较多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,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7处,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37处。包括以水洞沟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;表现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岩画;地面建筑如长城遗迹、寺庙和海宝塔、承天寺塔、拜寺口双塔等为代表的各种佛塔;灌溉古渠如汉延唐徕;古代墓葬以兵沟汉墓、西夏陵为代表。二是大量涉及宁夏的文献典籍和直接记述宁夏的文献典籍。例如,宁夏保存至今的新中国成立前的地方志书共计有33种。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包括口头文学、语言、美术、书法、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曲艺和杂技,传统技艺、医药和历法,传统礼仪、节庆等民俗,传统体育和游艺等。宁夏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,自古便是各族人民比较理想的家园,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,也传承和创造了内涵丰富、包罗万象、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。据普查统计,宁夏地域之上确认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968项。其中,有18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,有11位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。有68个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,有176人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。

  在新的历史时期,梳理发掘黄河文化的内涵,使其服务于当代宁夏发展建设,意义重大。黄河给宁夏人民带来的不仅是春耕夏耘的生产方式,也滋养着宁夏的精神文化。千百年引黄灌溉与自然斗争的历史,造就了宁夏人不畏困难、顽强拼搏的精神。黄河流域的宽阔舒缓,也造就了宁夏人兼容并蓄、海纳百川的胸怀。黄河文化是宁夏的文化软实力,是激发宁夏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。因此要下功夫让黄河文化的精神得以传承,寻求有价值的、本土化的、先进性的文化资源,与当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,构筑具有宁夏特色的黄河文化体系,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,让黄河文化成为培育民众向上精神,提高民众思想道德素质的路径之一。(执笔: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陈通明、贠有强、杨云)

【编辑】:石卿
【责任编辑】:王小梅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